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
17名女孩围着一只巨大的“蒸笼”,如浪花一般起落、跳跃、舒展,用灵动的舞步演绎农家民俗场景。这群来自太原市聋人学校的孩子,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翩然起舞,令不少观众动容。
17名女孩围着一只巨大的“蒸笼”,如浪花一般起落、跳跃、舒展,用灵动的舞步演绎农家民俗场景。这群来自太原市聋人学校的孩子,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翩然起舞,令不少观众动容。
当幕布缓缓拉开,灵动的舞姿伴着悠扬的旋律,将大观园的繁华盛景、儿女情长娓娓道来,让现场观众沉浸式踏入“红楼梦境”……近日,原创民族舞剧《红楼梦》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上演。门票开票不到两分钟,全部售罄,其中约三成观众为外地人。
10月23日下午,重庆施光南大剧院后台,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《红楼梦》的演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热身、化妆,为当晚的演出做准备。当中国古典文学的深邃意蕴邂逅欧洲古典舞蹈的优雅质感,一场跨界的盛宴,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这个秋天,江南的婉转撞上巴渝的热辣,金陵的旧梦嵌入山城的时光。江苏大剧院出品的民族舞剧《红楼梦》西行入渝,这不仅是一次传统经典的巡礼,更是一场与现代重庆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和情感共鸣。
10月13日晚,渝中区魁星楼10楼,重庆市歌舞团排练厅灯火通明。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《红楼梦》的演员们甫抵重庆,便换上练功服投入联排。没有华服浓妆,没有炫目灯光,但当音乐响起,那一张张专注的面容、一个个舒展的身姿,已然将记者带入那个虚实交织的大观园里。
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对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进行改编的舞剧,是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资深编导于颖编导的同名舞剧,而该剧的首演单位是当时的江苏省歌舞团。40年后的2021年,由江苏大剧院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,黎星、李超等主创的舞剧《红楼梦》再次致敬曹雪芹,将
连日来,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(以下简称“丝路中心”)好戏连台——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《红楼梦》与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带来的经典剧目《王宝钏》相继登台,不仅给市民带来顶级艺术享受,更以独特的感染力激活城市文化氛围,为廊坊人的文化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舞剧《乳娘》根据发生在抗战时期的真实故事改编。以山东民间舞蹈元素为基础,由《生》《离》《死》《别》四幕组成,讲述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山东乳山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故事,通过艺术再现胶东“乳娘”冒着生命危险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的感人事迹。
文化传承之要,在于融入生活。生活继续,始见城脉不断、文脉流传。永庆坊位于广州西关的恩宁路,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骑楼文化街区。这个晚清时期的繁华商区,随着城市中心的转移逐渐走向衰落。2016年,永庆坊率先成为全国微改造试点街区,摒弃了大拆大建的做法,既留存岭南建